甘孜:二郎山下的“阳光”警务——泸定县公安局冷碛派出所工作纪实
发布时间:2019-09-26 11:00 信息来源:
冷碛派出所,建于1983年4月,现有民警10人(党员9人),辅警4人。近年来,冷碛派出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“枫桥经验”坚持好、发展好,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、贯彻好的重要指示精神,以争创“枫桥式公安派出所”为目标,以“五个最强”为抓手,强化职能、优质服务、与时俱进、创新工作,努力实现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,守护一方平安。


2010年10月,公安部授予冷碛派出所“全国公安一级派出所”称号。2011年至今,先后多次被授予集体三等功、先进集体、执法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。
坚持党建引领公安工作
党建引领、党员干部带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,也是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政治优势和根本保证,冷碛派出所现有党员9人。派出所以“支部班子优、党员队伍优、工作机制优、工作业绩优、群众反映优”为党建工作目标,扎实开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活动,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。
2019年7月,派出所所在支部与结对共建共创支部开展“迎庆70周年”主题党日活动,向结对党员进行普法教育宣传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引导村民共同营造辖区和谐氛围。

深化群防群治基础工作
冷碛派出所以“发案少、秩序好、社会稳定、群众满意”为目标,创新推出“红色传承、阳光警务、平安古镇”三位一体的警务工作模式。
2017年8月12日,“红袖标”巡逻队工作中发现一面包车内有可疑物品,及时将情况报告派出所。最终,该人因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。

自20世纪60年代起,因交通便利,到冷碛老街赶集的人络绎不绝,人流量大。冷碛老街房屋均为木质结构,户户相连,消防安全隐患较大。往年,老街房屋经常出现火灾事故。为预防事故发生,冷碛派出所积极与电力部门联系,将老街房屋的老旧电表和老旧电线进行改造,并与镇政府协调,购买消防车辆一台,由派出所牵头定期组织消防演练。

深化新时代公安工作
——警民联动,化解矛盾纠纷方式多样化。冷碛派出所以“矛盾不出村,大事不出镇”为目标,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员、“和事佬”资源,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和轻微违法案件调处工作,组建综治、公安、司法、信访等力量共同参与、分类调处的警民多元化调解小组,每月定期对辖区内案事件情况、社情民意、矛盾纠纷排查情况进行分析,全面排查各类风险隐患,做好源头化解工作。2019年上半年,派出所调处矛盾纠纷与2018年同比下降36%。
为打造“枫桥经验”派出所,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品牌效应。派出所特聘老街道书记胡贵涛担任人民调解员工作,仅今年上半年成功化解因赡养老人、家庭琐事、宅基地问题等引发的难调解矛盾纠纷10余起。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“老胡”。2019年7月,桐子林村村民王某与丈夫因感情问题发生口角,王某要求与丈夫离婚。经胡贵涛多次调解,二人重归于好。

——强化队伍,加大执法力度。派出所结合工作实际,创新“快出警、快取证、快汇报、快执行”的“四快”方法,要求民警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,处警迅速,无延误、无推诿、无投诉。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,加强治安防控,合理布局巡区,提高街面、社区见警率,做到“警力跟着警情走”。
——体察民情、真情服务、传递温暖。人民群众的呼声是第一信号,人民群众的希望当是第一要求,人民群众的满意是第一目标,在实际工作做到权为民所用、利为民所谋、情为民所系、事为民所办。

派出所积极组织民警深入下社区、村组,了解群众生产、生活情况,开展爱民助民活动,看望孤儿、孤寡老人、残疾人,力所能及的为他们提供帮助。
同时,主动将服务前移,积极推行预约、上门服务,并主动为老、弱、病、残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措施,赢得群众的高度认可。
在新的历史条件下,冷碛派出所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深入调研、认真思考、合理布局,积极传承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努力创新发展,使辖区治安越来越好,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越来越强,公安机关便民措施越来越多、服务越来越周到,公安民警的形象越来越阳光,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、人民群众拥护和称赞的“枫桥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