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充:改革“枫警”路 江东春雨时——记南充市公安局高坪区分局江东派出所
发布时间:2019-09-22 11:22 信息来源:
川北重镇南充,嘉陵江畔春风化雨,一个坚强的平安堡垒——南充市公安局高坪区分局江东派出所,正通过坚持“三大基础”,夯实“三大警务”,全力打造“枫桥式公安派出所”。
江东派出所成立于1952年,辖区面积7.8 平方公里,实有人口4万余人,实有单位1300余家。2017年3月,全省公安改革现场会在这里召开,其警务运行机制改革经验受到了省委邓勇常委的首肯;2017年,在全省370个二类公安派出所绩效“一网考”中位列第三名,被省厅评为“四川省优秀公安基层单位”,并授予“最强党支部”称号。
近年来,派出所面对辖区大型商圈多、在建楼盘多、流动人口多带来的社会问题,全力推进“一室引领三队”勤务新机制,不断推动基础勤务精细化、基础管控信息化、基础防范社会化“三大基础”落地落实,构筑了动静结合、攻防兼备、全时空控制、全方位覆盖、全角度化解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,全力做到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,实现了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融合”。该所共计荣立集体二等功、三等功3次,6名个人荣膺市级以上表彰奖励,被公安部命名为一级派出所。
坚持基础勤务精细化 夯实情报警务
2017年2月,王府井商场连续发生4起手提包或手机被盗案件,财产损失数万元。案发后,派出所勤务指挥室第一时间调取了案发时间段视频图像,通过多种方式,初步锁定犯罪嫌疑人,并指令案件队在预测时间内便衣巡防,并实时动态研判视频图像提供精准支撑,当天即将犯罪嫌疑人抓获。
“这要是在以前,至少需要请求局内多个部门支持,耗时肯定更久。”江东派出所所长张先勇说。
2017年,针对过往粗放经验指挥和所内各自为战的情况,江东派出所抓住“双4+3”发展战略契机,全力推进以“一室引领三队”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勤务精细化建设。通过建强勤务指挥室这一派出所“最强大脑”,实现了对社区警务队、案件办理队、巡逻防控队日常工作的精准指导和成效实时监测,做到了勤务指挥室视频处警“三同步(现场同步、处警同步、过程同步)”、职能职责“三互补(巡逻防控与社区警务互补,社区警务与案件办理互补,社区警务与巡逻防控互补)”和工作问效“三倒查”,实现科学布警、高效用警。
该所在勤务指挥室整合指挥调度、警情研判、视频巡查、勤务监督、内勤综合“五项职责”,按照职能需求配置3名民警、3名辅警实施“三班倒”模式,聚合警综平台、一键搜、大数据、视频平台“四大平台”,围绕辖区突出警情、犯罪规律等“三类重点”,建立了“研判—指令—执行—反馈—评估”工作流程。勤务指挥室运行以来,实现了每日警情信息汇总和深度研判,做到了警情线索的串联、整合、挖掘,分类形成了案侦、巡逻、基础等3类11种情报产品,确保了“重大信息随时推送,一般信息每日推送”,逐步形成了“数读往日,情指明天”的工作思路,情报主导力、基础支撑力大幅增强,派出所勤务运行由“传统低效、事后回溯”向“科学高效、精准预测”转变。
2017年来,派出所7132起警情处警及时率达100%,刑事、涉稳和治安案件连续三年大幅下降,情报服务实战信息排名全省前列,实现了刑事案件零退查、治安案件零复议,处置警情零投诉的“三零”目标。
坚持基础管控信息化 夯实智慧警务
过去,重点阵地、重点单位、重点人员管控一直是困扰派出所的难题。为此,该所坚持“好用、管用、适用”原则,不断创新信息化管控措施,推动“人力平安”向“智慧平安”的转变。
该所联合综治、房管、教育、卫计等主管部门,大力推进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代表的视频建设,抓住辖区党政、医院、学校等重点单位,大型宾馆、网吧、加油加气等重点行业,实现了“一标三实”采集、风险人员关注提示、重点人员精准布控、大数据轨迹综合研判“四大功能”。
目前,辖区重点行业场所、重点阵地,人脸识别系统基本实现全域覆盖,极大减轻社区民警基础信息采集、重点人员管控压力,近三年来未发生暴恐和个人极端安事件风险,入室盗窃案件同比2015年下降64.1%。
同时,该所还积极推进 “两车卫士防盗系统”,辖区摩托车、电瓶车安装率达92%,安装防盗系统的“两车”追回率达100%。2018年,江东辖区“两车”被盗发案率降至历史最低点,自主研发重点人员微信签到平台,加强对重点人员辅助管控,减少了本人抵触、亲属侧目、邻里关注等问题,实现了精准管控、科学管控、人性管控,辖区重点人员犯罪率同比下降30%。
据悉,从成型物业小区、半成型小区、三无院落,到学校、商家、机关单位,再到群众物品、财产,依托信息化手段,派出所把警务工作做到了一线、搬到了网上,真正实现了辖区治安要素“全方位采集、全要素管控、全关口把控、全关键合围”。
坚持基础防范社会化 夯实民生警务
运行机制的改变,倒逼了工作方法的转变。为准确应对“风从哪里来”“险在何处生”,该所坚持以基础防范社会化践行“最强民力”,推行社区民警进百群和“1+5+N”模式,即社区民警要广泛进入社区党政、重要行业单位、大型小区等微信群,全面摸排收集情报信息。
同时,借力党政,对社区干部、网格员、临时就业人员、物管保安、行业场所管理员“五种力量”进行混合编组,组建江东护卫队31支,做到“队伍组织化、任务项目化、管控规范化”,确保了亮警灯、勤巡逻、强宣传、控发案,提升了派出所对人、地、事、物、组织等治安要素的掌控能力。2018年,辖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55%。
据介绍,该所在辖区重要部位、重要单位设置警务岗亭,实现了就近处警和定点巡逻。积极推动司法员、律师、人民调解员和退休政法干部“四支力量”进驻派出所,实行了“警律联调”、“警企联调”、“妇联调解”、“司法确认”“微信视频24小时在线调解”等措施,矛盾纠纷占派出所民警工作精力从2017年的51%下降至25%, 且直接调处成功率高达98.8%,较2013年提升了21%,其经验做法被市委政法委全市推广。
2017年3月,全省公安改革现场会在这里召开,“一室引领三队”勤务机制和“三大基础”工作受到省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邓勇的充分肯定。2018年、2019年,该所在全省派出所“一网考”中连续两年保持前十,群众获得感、安全感、满意度连续三年排名全省前列,2019年,被市局评为“全市优秀公安派出所”。
“构建平安江东,推动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在江东生根发芽,是江东派出所全体民辅警的不懈追求,我们将继续用脚步丈量民情、用情理化解纠纷、用责任守护平安,全力打造‘枫桥式公安派出所’江东样板。”派出所所长张先勇满怀信心。(黄桐熊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