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元:一位平凡的社区民警王潘的故事
发布时间:2019-09-06 22:39 信息来源:
现年28岁的王潘毕业于四川警察学院侦查专业,二级警员。从参加工作以来王潘先后获得全省“一标三实”信息采集先进个人,全县优秀共青团员、苍溪县公安局2017年度优秀民警等表扬奖励,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。

初出茅庐,他从菜鸟成为老手
王潘出生在广元市利州区一个农民家庭,生在农村,长在农村的他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。2015年9月,他从四川警察学院毕业后,通过考试成为一名人民警察,被分配到苍溪县公安局五龙派出所工作,2016年1月,到元坝派出所工作。
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,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。做人如此,做事也是如此。王潘深深明白这个道理。他摆正心态,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大政方针、学法律法规、学执法经验“三学”计划。每天上班最早的是他,走的最晚的也是他。在此期间,无论是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,还是同事委托帮忙的业务,他都能做到事无巨细,样样完成。
石门乡插江村5组村民罗某和王某两家虽是邻居,但房前院坝间却隔有一堵高墙,人们常说“谁能把两家世代仇怨化解,那真有天大的本事!”2016年5月,罗某和王某因为土地所有权的争执又发生了纠纷,王潘和同事一起摆政策、讲道理,反复给两家人做工作,在经历了4个小时的艰难“斡旋”之后,两家人终于化干戈为玉帛,在调解书上签字言和。处理完纠纷之后,已经是凌晨2时许,王潘和同事才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所里休息。
回到所里之后,王潘暗下决心:一定要把两家人之间的“高墙”给拆掉。从那以后,王潘一有空就到罗某家中串门、拉家常、促沟通,渐渐地罗某思想有所转变,但王某依然态度坚决。2016年8月的一天,王潘又来到插江村排查矛盾纠纷,刚在罗某家坐下,就听到王某家里传出一声惊呼:“快来救人了,老王被蛇咬了。”罗某有些发愣,王潘冲他吼:“站到干啥子,快跟到我去救人!”王某得救了,康复出院的当天,他就请了一台挖挖机,把横在两家人之间的高墙给拆掉了。两家人还一起给所里送来了“和谐构建者,贴心好民警”的锦旗。群众提起这件事,也纷纷竖起大拇指。

从警4年来,王潘共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300余件,不稳定因素50余件,矛盾纠纷全部化解在了基层。辖区常年无重大民事纠纷,无治安灾害事故,无影响重大的刑事案件。
不畏艰苦,他用脚步丈量民情
“一标三实”信息采集维护工作,是基层社区民警的重要日常工作之一。他所管理的辖区有1个社区,12个行政村,多数是地广人稀、山高路远的偏僻山区,工作难度可想而知。
面对如此艰巨的工作,王潘并没有退缩。他结合农村实际,创新提出了“错时采集”“便民提示”“一表采集”“电子建档”四种方法,得到了所领导的一致认可,并在全所推广,极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。为了确保信息采集的精准,他背上行囊和表格,骑上摩托就扎进了乡村。有的地方摩托车去不了,他就徒步行军,渴了喝一口山泉水,饿了吃一碗方便面,有的人家出门干活,早出晚归,王潘就只能等到晚上才去采集信息,忙得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。
7月的一天,他刚刚完成当天的信息采集任务,就接到了妻子打来的电话,“我刚刚才动完卵巢囊肿手术。”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,让王潘愣住了。因为聚少离多的缘故,两口子想要一个孩子的梦想迟迟未能实现,王潘火急火燎地就往县医院赶。他匆匆赶到老婆的病床前,一进门就忙不迭地道歉:“老婆。对不起,我来晚了。”妻子虚弱地抬起头,淡淡地问了一句:“你不是想要一个孩子么……”这时,旁边的病床上突然传来婴儿的啼哭声。妻子瞬间哽咽了,默默地转过头去,无声地啜泣!他垂下头去,坐在床边静静地守了一夜。天才蒙蒙亮,又不得不暂别还在昏睡的妻子,回所开展信息采集工作。

一次又一次地走访入户,他变成元坝所里的“活地图”。哪家人住在哪里?家里有几口人?周围地形地貌如何?他张嘴就能说出来。2019年4月的一个深夜,元坝镇发生了一起抢劫出租车案件。受害人严桂军趁歹徒不备逃离险境并第一时间报警求助。王潘接警之后立即带领警员赶赴现场,凭借着平时积累的地形地貌等特征,王潘当即对犯罪嫌疑人的逃逸路线进行了分析,并建议大家布好“口袋阵”进行蹲守,成功地上演了一出“瓮中捉鳖”的好戏,整个抓捕过程,用时仅2.5个小时。
整整一年,他累计行程10000余公里,采集维护“一标三实”信息4万余条,清理两人使用电话1.8万余条,采集房屋、人口、单位从业人员信息4000余条,完成业务协同数据8000余条,申报流动人口信息3000余条,采集房屋照片7000余张,常规类维护数据25000余条。圆满完成了“一标三实”信息采集维护工作任务,荣立个人二等功。他说:“对妻子,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……”
推己及人,他靠真心感化群众
有侠骨也要有柔情,这是王潘对自己的座右铭。2019年3月,王潘在例行信息采集过程中了解到中土居民李元俊(女),因为历史原因户口被注销,当了30多年的“黑人口”,直到2017年因病住院需要报销费用时才知道自己户口“被注销”。王潘立即组织同事对情况进行核实,并第一时间为李元俊补办了上户手续。李元俊感激无比,几次到派出所里找王潘,想送上一些大米、水果等土特产,都被王潘给婉拒了。王潘说:“这是我应该做的,阿姨,这些年您受累了。”打那以后,李元俊逢人就夸:“那个新来的小王警官,硬是要得!”
2018年8月,王潘在元坝镇锦绣佳园广场发现一名衣衫褴褛的年轻女子,神情麻木、举止异常,随即随即通过移动警务终端进行信息核查比对,查询到该女子为阆中市水观镇居民马某,因患有间歇性精神障碍流浪到了元坝。王潘为马某买来食物和水,并帮助联系上了马某的家人。当马某年迈的父亲见到失踪近30天的马某时,把女儿死死抱在怀里,老泪纵横。临走的时候,老人紧紧握着王潘的手,一个劲地说:“谢谢!谢谢!要是没有你,我的女儿还不晓得啥时才能找得到呢!”

一滴浪花,已见沧海。王潘只是苍溪县公安局的一名普通民警,在苍溪县,还有无数个像王潘同志一样的民警,风里来,雨里去,在烈日底下站岗,在夜色之中值守,他们,是和平时代最可爱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