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阳:安州有位“董指导” 调解纠纷“最周到”
发布时间:2019-09-04 15:51 信息来源:
“懂您有顺华,情系你我他”,“花城董指导,调解最周到”,在绵阳安州,但凡经历过花荄派出所调解纠纷的市民,都对这些话印象非常深刻。
董顺华,这位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,原是花荄派出所的一名退休民警,退休前担任该所指导员。一直以来,同事和辖区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“董指导”、“董师”。

花荄派出所是绵阳市安州区主城区唯一的派出所,辖区常住人口多,纠纷调解量大,特别是在灾后重建、撤县设区等大事件中,纠纷调解一度呈现井喷之势。为做好公安基层矛盾化解这门功课,促进辖区社会稳定,花荄派出所设立了纠纷调解专职岗。从此,经验丰富的董顺华一头扎了进去。
让群众“专家”去解决“专业”问题,这是派出所的集体共识。“退休前,我就一直从事矛盾纠纷调解工作,对花荄辖区情况明,人熟、地熟,调解业务也很熟悉。”董顺华于2010年退休后,派出所聘请他担任专职调解员,继续保留了他的办公室,“指导员办公室”的门牌也更改为“董指导调解室”。

“实在想不通就找董指导摆几句嘛。”如果闹了别扭,心结难解,有人这样支招,也有人这样调侃。“我们两个人都在气头上,根本不听彼此意见。”市民张某和爱人小刘因为父母赡养问题发生争执,双方决定协议离婚。董顺华在警民微信群得到消息后,第二天一早就和社区民警登门当起了“和事佬”。通过调解,小两口关系和好,父母赡养问题迎刃而解。
“以前是职责,现在是兴趣”。退休不离岗的董顺华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矛盾纠纷化解,研究工作方法艺术,传帮带青年民警。他总结出的“董顺华调解工作法”声名在外,其核心思想是“四要六用心”,即“要以理服人、要耐心疏导、要调查研究、要廉洁奉公”,也得“倾听用专心、调查用细心、疏导用耐心、调处用诚心、结论用公心、反复用恒心。”
2016年“县改区”后,花荄镇城市化进程骤然加快,呈现社会综治难、治安防控难,矛盾纠纷多、警情发案多的“两多两难”境况。矛盾化解、纠纷调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。派出所已不再是纠纷调解的“主战场”,调解工作地点辐射向街面、公园、社区警务室、社区村社办公驻地,甚至是当事人家中。
“有些小矛盾,当事方都不愿到派出所‘对簿公堂’,但是小矛盾不解决就很容易进一步激化。”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下的矛盾化解工作,派出所采取坐班调解与巡回调解相结合的方式,及时、就近调解当日矛盾纠纷。
“一花不是春,独木不成林,纠纷调解,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,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,靠的是大家的智慧、一起用劲。”在董顺华倡导的“师带徒、广撒网、互学帮”人才成长模式下,社区民警、网格员都成了经验丰富的资深调解员,涌现出了成功挽救轻生女子的“话唠警察”李御人、巧妙化解斩龙村养鸭场邻里纠纷的“笑言警官”张程、有效劝导留守儿童重回校园的“叨叨警察”罗桂林等大批优秀的新生代矛盾纠纷调解民警。一批国家心理咨询师、高中教师也已加入了专职调解员队伍。
